打造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孵化服务平台

智慧防疫 科技赋能——蜀山区为战“疫”注入硬核科技力量

发布时间:2020-02-10 14:24:33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四周年之际,2020年安徽省“抓创新、抗疫情、促六稳”科技成果发布暨线上交易会在安徽创新馆举行。本次大会紧紧聚焦“打赢疫情防控科技战、助推创新发展新跨越”主题,充分展示我省疫情防控中涌现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蜀山区共有13项科技成果参展,为战“疫”注入硬核科技力量。

科技助力——科技抗疫展区

1.新型冠状病毒一体化核酸快速检测微流控卡盒系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核酸检测试剂盒)——(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该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疫情进行联合科研攻关的成果。项目核心是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S基因特异识别并扩增,实现对样本中的新冠病毒进行快速检测。该试剂盒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假阳性率低等特点。目前项目已完成研发、实验室验证等工作,正在试用阶段。

3. 基于安徽省医疗影像云平台的新冠肺炎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及其应用——(安医一附院)

1.远程影像诊断服务:通过在医联体或医共体框架下开展远程影像诊断或会诊服务,解决乡镇或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有设备、无医生”的非法执业问题;解决县级基层医院影像诊断能力相对偏弱的问题,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

2.医用电子胶片服务:采用基于5G技术的医用电子胶片服务替代传统的“塑料胶片”,推动实现绿色环保的无胶片化管理;同时,推动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影像检查数据互联互通、报告互认,节省医保费用、降低医院的耗占比。

远程医疗咨询服务:通过基于个人健康档案的远程医疗咨询服务,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管理意识、满足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寻医问药的需求,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的聚集,逐步形成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4. 公共场所有限空间基于菌毒防控的空气通风净化装备及系统研发(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国机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践行央企责任担当,在安徽省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复工复产后,会议室、餐厅、车间等公共场所有限空间因人员长时间聚集而易产生病毒传播的风险,研究了细菌病毒与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关联特性,研制了抽排一体化风机,开发了送风流场优化和离心风机结构受迫噪声振动控制技术,协同应用静电、紫外、过滤、吸附等多种灭除细菌病毒和空气净化的物理方法,研发出“除菌毒空气处理机组”,实现了浓度监测预警和循环风量智能控制,相关技术申请了6项专利,制定并发布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各1项。产品噪声低、除菌灭毒效果好,经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等权威机构检测,试验菌灭杀率超过99.9%,自然菌消亡率达98.6%,送风洁净度达到普外科手术间和无菌室标准。来自医疗卫生及相关行业的鉴定专家一致认为,产品填补了公共场所有限空间除菌毒空气处理设备的国内外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理论支撑——医疗技术展区

1.疫情期间血液保障与安全——合肥市中心血站

2. 互联网医院“线上诊间”——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互联网医疗建设应用中,与国外相比,国内医疗行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时间较晚,但是我国在互联网医疗创新应用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各项政策引导和实践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逐步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延伸医疗服务的空间和模式创新。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在充分调研国内外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创新建设互联网医院项目。将最新的互联网技术、5G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应用

3. 新型冠状病毒差异化快速检测及其致肺损伤机制的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创新领航——生物医药与中医药展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1. 新型高活性CDK6/9均衡双靶抑制剂——安徽医科大学

辉瑞开发的CDK4/CDK6抑制剂Palbociclib用于ER阳性/ HER2阴性的乳腺癌一线治疗,礼来公司的CDK4/CDK6抑制剂Abemaciclib用于乳腺癌治疗,但该类CDK4/6抑制剂在治疗中出现一些严重不良反应、耐药性差等问题。CDK6和CDK9分别是控制细胞周期和基因转录的关键蛋白质,它们的异常表达和多种肿瘤相关,同时抑制它们有望通过协同作用发挥更优疗效。靶向CDK6/9的抑制剂是一种可在白血病等肿瘤细胞中,对CDK6和CDK9的都具有抑制效果,同时可规避CDK4/6抑制剂耐药性新的解决方案。

2. 一种新型基因工程抗炎药物TSG-6成果转化——安徽医科大学

抗炎药是临床上第二大类药物。但目前临床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使用存在肝肾毒性、诱发溃疡出血等毒副作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国际上近期确认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编码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α-induced protein 6,TSG-6)”为一种新型抑炎因子,并首次发现该蛋白具有长效抗病毒活性。本课题组采用基因工程原核与真核细胞上清高效可溶性表达技术,已制备出重组TSG-6蛋白,且该蛋白表达量达到35%以上,纯度达90%,建立了与规模化生产相匹配的高密度发酵工艺和纯化工艺;中试生产的样品经病毒急性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和仔猪腹泻模型等体系验证,均发现该产品能够明显地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受损组织,减轻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现有市场的主流抗炎药物。该产品为自主研发,适宜工业化生产,具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性感染以及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的作用。

3. 植入用缓释顺铂——合肥中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品是以顺铂为有效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辅料制成的圆柱体植入剂,直径0.8mm,长4mm,药物持续释放30天。可通过植药针经皮穿刺植入肿瘤部位,病灶部位药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作用强度大,疗效显著提升。同时血药浓度极低,能大大减轻或避免常规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本品给药一次,药物治疗时间30天,适用于食管癌、肝癌、肺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4. 植入用缓释阿霉素(植入用缓释多柔比星)——合肥中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品是以阿霉素为有效药、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为辅料制成的圆柱体植入剂,直径0.8mm,长4mm,药物持续释放30天。可通过植药针经皮穿刺植入肿瘤部位,病灶部位药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作用强度大,疗效显著提高。同时血药浓度极低,能大大减轻或避免常规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本品给药一次,药物治疗时间30天,适用于肝癌、肺癌、淋巴瘤、乳腺癌、妇科肿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正在进行临床Ⅰ期试验。

装备带动——医疗装备与器械展区

1. 特医科技隔离转运舱——特医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特医科技隔离转运舱旨在为医疗隔离及转运场景中的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隔离环境;满足传染性疾病疑似病患在隔离及转运过程中的吸氧、检测等要求,转运途中对外隔离、消毒灭菌等要求;配备制氧机、心率检测等设备;可增配呼吸机、监护仪、石墨烯高温灭毒杀菌设备。应用场景① 机场、高铁站、企业园区、办公楼应用于发热或疑似病例在救护车到来前的临时隔离及转用② 医院、急救中心、诊所,应用于病患从救护车到入院前的短时隔离和转用。

2. 城市地铁空间空气传播防控技术解决系统——安徽宾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作为城市民生保障的重要交通工具,各站点以其空间大、人员流动密集、自然通风条件有限等特殊性,传统的空气净化装备无法满足有限空间的空气消毒、杀菌、净化的综合需求。空气传播防控技术与装备能有效净化站点内空气,并能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成为城市地铁空间“呼吸之间的安全”的重要方式。

该系统采用抗菌过滤、紫外线与等离子协同杀菌腔、高压静电消毒等复合技术的“多段消杀+人机共存”产品,达到医用级空气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率大于99.99%。另外,站点内布置的监测预警系统,可在60~120秒内快速分析出被检测区域内微生物浓度数值,并建立数据采集-发送-分析-存储-预警流程系统,实现目标空间内的微生物实时监测机制。形成了一套“监测-预警-消杀净化”的“常态化+应急研判”的有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