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孵化服务平台

实施“选育工程”着力打造国家高企后备军

发布时间:2022-07-13 15:46:31

今年以来,安徽省科技厅陆续公告2022年四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我区共415家企业成功入库,入库数量居四城区第一。


     近年来,区科技局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难点、痛点、堵点,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选育工程”,在“全域科创”的顶层设计下,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着力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科技创新生态,形成了科创幼苗拔节孕穗、竞相生长的良好态势。

图片


让科企丛林成为创新驱动的“领军者”


      坚持培小育幼与招大引强相结合,出台《蜀山区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工作的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形成以“专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为骨干,涵盖初创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科创企业丛林。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4户;专精特新企业37户,其中,国家级小巨人2户,省级冠军2户,省级25户,市级36户;市级瞪羚企业1户;市级潜在瞪羚企业2户;市级高成长种子企业22户;区级瞪羚企业19户;区级潜在瞪羚企业9户。


让平台载体成为创新主体的“孵化器”


      围绕中国科大老校区,利用立基大厦负一层5100平米空间改造建设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大站,并将中国科大双创学院实训基地和中国科大校友会(科大硅谷全球校友事务部)从校内迁至立基大厦,构建“科技成果收集—双创学院培训—科创驿站孵化”的良性发展模式,目前正在对接26个项目。


图片

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大站


图片

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


      围绕科学岛,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市科创集团合作,打造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重点承接合肥研究院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建立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应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工作机制,目前已有15个企业(团队)正在陆续入驻。


      近日,合肥世界之窗创新产业园众创空间升级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全区共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3家、市级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7家、市级8家。



让成果转化成为助推发展的“新引擎”

图片
图片


      今年以来,通过高校成果转化职能部门、成果转化平台载体举办路演等活动、点对点开展需求对接等方式摸排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场景3个;就地转化科技成果152件;科技成果登记184项。根据市委科创委安排,蜀山区牵头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第四组,与安大、安农大、安医大3所高校建立科技成果摸排对接机制,共摸排59项科技成果,涵盖高端装备、人工智能、信息软件、农产品生产技术等领域,其中安徽大学科技成果23项,安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21项,安徽医科大学科技成果15项。59项成果中,已经产业化的成果2项,处于中试阶段的成果8项,处于研发阶段的49项。


让科技金融成为助力融资的“加速器”

      

      在全省首推“战新租”“环谷贷”,全面升级“科创贷”“战新贷”,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问题。出台《蜀山区应对疫情支持市场主体发展若干政策》,将科技型企业4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申请的“科创贷”利息补贴由LPR利率的50%提高至100%。今年以来,共推荐31家科技型企业申请“科创贷”贷款1.93亿元。引入智慧互联电信方舟(深圳)创业投资基金,发行5亿元双创基金债。参与设立天使投资、产业引导等基金5只,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投资近2亿元。